從“一個不少”,到“一個不差”
朱怡
一個大國的恢弘敘事,如何深度契合每一個個體的感受?
拳拳深情,戶戶通電讓我們看到,每一個人都是不可被遺漏被屏蔽的主體;念念不忘,農網升級讓我們感受,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是未被減損的深度報道。
五年砥礪奮進,數著時間的腳步,聆聽生長的聲音。這是持續刷新升級的民生刻度:從“一個不少”,到“一個不差”;從“用上電”到“用好電”,電網可謂我國電力發展的“三重象征”———滿足民生需求,促進經濟增長,更隱喻著“中國號”網架的不斷自我超越。
從“一個不少”,到“一個不差”,一個大國的行程,其來有自———2015年底,青海省***后3.98萬無電人口結束了沒有“長明電”的歷史,全國******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任務圓滿完成。使所有人用上電只是******步,民生與經濟都在呼喚更優質的電力。2016年,總投資7000億元的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作啟動,農村電網建設******提速。
從“用上電”,到“用好電”,一個時代的演進,細致入微———國家電網人將民生的莊嚴承諾一件件做“實”:提前3個月完成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“兩年攻堅戰”,累計投資1423.6億元;國家電網人將民生的舉措一項項夯“實”:完成153.5萬眼農田機井新通電及改造、6.6萬個小城鎮(中心村)電網改造升級、7.8萬個自然村新通動力電及改造。從這個秋天開始,充足而穩定的動力電輸入這些偏遠山村。傳統與現代在此交融,我國經濟強力蕩漾的波紋抵達了***遠的枝梢和蔭翳,流通在頭頂的銀線中。
從莽莽蒼蒼的曠野鄉村,到無邊無垠的溝壑山川,鐵塔高聳,銀線相連。這個******的美好,自此沒有動力桎梏,悉由你造。譬如一燈,灼于暗室;譬如一線,聯通外界。
電網人肩負著什么,又為什么堅持;是什么牽動著我們,又讓我們心有戚戚。夾裹群山的村落、藏匿密林的農戶、散落荒野的牧民,讓人錯覺蘊含現代科技的電器好像是一個遙遠而不真實的概念。面對這樣的工程難度和廣度,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,已無法計算經濟效益。在一個個塵土飛揚的施工現場,樸素的語言襯托黝黑的面龐,是電網人的真實寫照。四季輪回,數萬名電網建設者沒有帶走一草一木,卻在那里留下了一路閃著光亮的腳印。
人網相依,枝葉關情。石印鐵痕已刻寫在內心深處,我們記錄那些平凡的國家電網建設者,記住一個時代如何于細微處漸漸脫胎換骨。在時間的沙漏里,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全部完成還有3年,我們要有所作為,我們要屏息等待,等待未來的光明季節如諾一一到來